5年老基民频繁换基反被套
5年老基民频繁换基反被套 更新时间:2010-1-26 4:44:13 2008年3月,当时在售的286只非货币基金产品中,91只基金已经跌破1元面值,基金净值不断缩水,本报曾对部分投资者进行了专访。2008年的大跌让张贤对市场非常恐惧,所以2009年3月市场震荡时,她赎回了部分指数基金转而投资到债券型基金上。
故事1:看不透市场方向从基民转变为股民
在成都某媒体就职的李向阳曾经是成功的基金投资者。2005年底,拿出4万元买入华夏大盘精选等3只基金,虽然经历了2007年的暴跌,但截至2008年3月还有十几万的收益。仅华夏大盘这一只基金,就给他带来了十万左右的收益。
但就在2008年3月底,李向阳在全球金融危机加剧的恐惧下,将手上市值为18万元的基金全部赎回。“金融危机嘛,形势看不清楚,把钱捂在手上最安全。”李向阳说,之后的一年,他几乎没做任何投资操作,耐心等待经济好转,资本市场恢复。
去年初,感受到经济复苏信息的李向阳,把投资基金的14万利润拿出来,投入股市“试试手气”。当时股市正处于恢复上涨期间,李向阳连买几只股票都小赚了一笔。但因为工作太忙,他没时间看盘,股市上的操作也总是断断续续的。
李向阳本想再选几只基金,但观察一圈后发现,虽然新基金不断发行,比他2005年初入基市的时候选择面大,但真正好的基金少之又少。“很难再听到关于基金的积极消息,相反‘老鼠仓’之类的负面消息倒是不断。”李向阳没有选到合适的基金。他最近正在研究股票,希望选一两只具有投资潜力的股票,进行中长线投资。
故事2:摸索“特殊定投法”白领年赚50%
锦江区某房地产公司白领刘英,2008年之前,曾坚持过1年的基金定投。基金定投是不论市场行情如何波动都会定期买入固定金额的基金。当基金净值走高时,买进的份额数较少;而在基金净值走低时,买进的份额较多,即自动形成了逢高减筹、逢低加码的投资方式。
本以为选择了这种“懒人”投资法,就不用再管了,但刘英发现自己定投的基金曾几度停止申购业务,定投业务也同时关闭。虽然几个月后又打开申购了,但刘英认为,这只基金这样“开开闭闭”让基金定投失去了原有的作用。
在投资收益亏损的情况下,刘英开始反向操作,逐渐总结出一套自己的方法。从2008年8月开始,每月定期检查自己的基金定投情况。若标的指数当月下跌10%,就把当月申购金额加大10%,若标的指数当月上涨10%,就在上月申购基础上减少10%的申购额。截至目前,刘英的基金投资已经赚了近50%。
故事3:频繁换基反被套
2005年进入基金市场的张贤,几年来买卖的基金达数十只,给她带来最多回报的基金是她几年来未赎回的那只“不算漂亮的”基金。
2005年底,在朋友的鼓动下,张贤买了一只封闭式基金——基金科瑞,但拿了没多久,2006年2月份她就卖出了,小赚了一把。之后,她开始关注开放式基金,2006年5月,在一家券商申购费2折的优惠下,选择了离家较远的那家券商开户买了5万元新发的广发优选基金。当时,为了安全,她设置了一个新密码,结果不久忘记了密码。但却因为如此,令她总算有一只获利还不错的基金。
自2006年下半年开始,张贤先后通过银行渠道买了华夏回报、中银中国、博时平衡、博时裕富、兴业可转债、华安中国A股等多只基金,不过,买了之后不久,她就觉得手上的基金表现不好,稍微赚了一点就赎回来,到2007年三四季度,她把手上的基金全部换成了指数基金——易方达上证50基金和融通深100基金,当时股指已经涨得非常高,但鉴于之前指数基金的表现非常抢眼,她没考虑太多就做了这样的转换。由于当时还追加了一些资金,在市场大跌时又不愿意止损,也没钱补仓,结果到现在她在这两只基金上还没有解套。
另外,张贤还进行了基金定投,不过,开始的时间也太晚。2007年初,她选择了之前表现不错的景顺长城旗下的景顺鼎益做定投,在2007年越买越高,2008年虽然也坚持定投,但2009年初因对该基金的表现较失望就停止了定投,目前也未能回本。
2008年的大跌让张贤对市场非常恐惧,所以2009年3月市场震荡时,她赎回了部分指数基金转而投资到债券型基金上。到2009年二季度市场一路向上时,她又犹犹豫豫,用很少的资金投了多只新发基金,当这些新基金打开时,只要有钱赚,她就赎回,然后再选新基金。一年折腾下来,基金带来的回报自然不多。不过,不久前她接到的那家券商电话让她略感欣慰:她花5万元买的广发优选市值已经11万元多了。记者郑常莉
本文地址:http://www.cj8845.cn/96382.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