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支持创新成绩斐然拓展包容性引期待
4月27日,中央深改委审议通过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总体实施方案,宣告创业板改革正式启动实施。6月12日晚间,创业板注册制改革“8+18”规则正式发布。
“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大幅放宽了上市公司的门槛,精简了上市审核程序,加大了事中事后的监督。这更加符合新经济的发展规律。”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产业部副主任、研究员卞永祖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拓展包容性
“包容性”这一点是创业板10年多来最多被提及的问题所在。改革后的发行上市条件更加多元包容,能够支持不同成长阶段和不同类型的创新创业企业在创业板上市――这应该是业界对创业板试点注册制改革的最概括印象。
具体来看,一是取消最近一期末不存在未弥补亏损的要求,支持企业实现盈利后尽快上市。二是支持具有一定规模且实现盈利的特殊股权结构企业、红筹企业上市。三是明确未盈利企业上市标准。
“这个改革是存量改革,改变了当前创业板与深主板、中小板之间同质化,发行上市条件包容性不足,机制不够市场化等难题。”大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投资银行事业部总经理李娜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创业板注册制改革降低了小微和创新型企业的上市门槛,取消了企业股票发行的持续盈利条件,可以让更多企业获得上市通行证,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重要途径,使现阶段无法盈利但具有极高成长性的企业直接受益。
卞永祖称,此次创业板注册制改革正式规则中,对拟创业板上市企业设置了行业负面清单,重点支持高新技术和新经济的企业,并原则上不支持房地产等传统企业。这将进一步激发我国新技术、新经济、新业态的发展,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这次创业板实行注册制改革的上市条件仍然有继续放松的余地。”万博新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张海冰对《证券日报》记者表达了不同的看法。他认为,“IPO标准过于强调过去的业绩”,同时,违法违规行为处罚仍然轻。
板块包容性不足、融资机制不畅通、优胜劣汰机制需完善,成为新形势下创业板持续服务创新转型的羁绊,这无疑也成为创业板改革的动力,对此作出改变是业界对此次创业板改革的共同期许。
成绩与期待
同样形成业界共识的还有,创业板对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和在落实国家战略,扶持创新创业企业中担当了不可或缺的角色。
透过下面这些数据可以窥见创业板十年来对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和服务创新的成绩:截至2020年6月18日,创业板上市公司817家,占A股上市公司总数的20.62%,总市值7.72万亿元,占A股总市值的12.23%。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49家,占比91.68%,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司565家,占比69.16%,以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为代表的产业聚集效应明显,且无房地产、能源等传统产业,产业结构与其他板块形成明显差异。
创业板公司IPO融资累计4236亿元,再融资累计3707亿元,股权融资合计7943亿元;累计完成重大资产重组431单,交易金额3954亿元,以产业整合为目的的重组占72%;累计推出股权激励计划881期、员工持股计划299次,参与员工超18万名。
创业板已经聚集了宁德时代、迈瑞医疗等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的新经济标杆企业,2019年营业收入超30亿元的公司达96家,净利润超5亿元的公司有53家;有6家公司市值超千亿元,29家公司市值超300亿元。
不可否认,2009年10月份开板以来,创业板始终坚持服务创新创业的板块定位,历经十年发展,创业板形成鲜明板块特色,已成为创新创业企业的聚集地,在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经济转型升级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新的历史时期,作为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重要内容,创业板改革肩负更重要的历史使命,将通过完善发行上市、再融资、并购重组、信息披露、交易、退市等一系列基础制度,增强服务创新创业能力,提升上市公司质量,推动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站上新台阶,通过探索存量改革丰富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经验。
李娜认为,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对市场各方,尤其中介机构提出了更高要求,将进一步加速创业板公司的两极分化,加速投资回归业绩本源。这将有利于加快推动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非常期待通过改革,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上市融资体制,”卞永祖表示,“可以激发创业板带来更大的财富效应,形成以价值投资为主的健康投资文化,利用市场机制将资金导向最有发展前途和带来更多利益的领域,为深交所加快国际化步伐打下坚实基础。”
本文地址:http://www.cj8845.cn/89174.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