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业直面股比放开:外资抢牌照内资发力净资本
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在4月1日迎来里程碑――证监会自本月起取消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外资股比限制。至此,外资券商持股比例可至100%,中国证券业实现全面开放。
持股比例放开的背后,是中国证券业历经一轮又一轮的改革实践,兑现WTO承诺、CEPA框架吸引港资……开放的步伐从未止歇。自1995年中金公司作为中国境内首家合资券商设立,此后的25年里,瑞银、高盛、摩根大通等一批外资券商陆续入华展业。
一场交锋将在中国资本市场上展开,掌握着人才和管理优势的外资“百年老店”与深耕本土掌握资源优势的国内龙头券商相遇。就在外资股比限制取消“前夜”,双方各迎利好:两大美资投行巨头高盛及摩根士丹利在3月底宣布将合资公司持股比例提升至51%;国内6家龙头券商日前被纳入首批并表监管试点范围,被业内视为迎来净资本扩充机遇。
激战之外,机构彼此间取长补短,在业内人士看来,外资入华的更深远意义在于中国资本市场得到进一步完善。
“总体来讲,外资入华对国内资本市场进一步完善是件好事。这是一个取长补短的过程,外资的优势在于专业化,合规做得比较好,我们的机构更加了解本土的市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学系主任刘晓蕾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狼”来了
随着对外资股比限制从33%到49%、51%的持续放开,外资入华脚步加快。2018年至今,瑞银、野村东方国际、摩根大通中国、高盛、摩根士丹利5家外资已先后在华设立控股券商。
除上述几家外,合资券商各自推进股权转让或增资扩股事宜。据记者不完全梳理,目前瑞信方正增资扩股及变更实际控制人申请文件已收到反馈意见,东方证券将全资控股东方花旗,市场猜测花旗或“另起炉灶”。此外,市场上还有汇丰前海、东亚前海、华菁证券、申港证券等多家合资券商。
市场对于外资“狼来了”以及其引发鲶鱼效应的讨论频频,主要关注点在于,在国内券业竞争已经白热化的当下,外资是否会继续搅动这一市场?
前资深保荐人王骥跃对记者表示,外资券商在跨境金融服务方面优势明显,例如中企海外上市、发债、并购重组,以及海外投资的融资服务等。
“国外机构对长期趋势的关注更密切,投资期限较长,国外机构入华之后,对于培养国内机构长期投资理念也有较大帮助。”刘晓蕾认为。
从提升中国金融市场建设角度来看,刘晓蕾提到,国外资本市场运行时间长,部分国外金融机构运营多年,积累了较为成熟的管理经验,其合规性、专业性方面具备优势,这类机构更多地参与到中国的金融市场的建设中,对国内金融市场提高成熟度有帮助。
国内券商激烈“备战”
国内券商的抗风险能力如何?在外资股比放开之前,激烈的“备战”已经开展。
一大方面,行业兼并在近年持续发生。中信证券并购广州证券的“大吃小”被认为是行业标志性事件,而天风证券通过收购恒泰证券,有望从中型券商之列实现突围。
另一方面,券商扩充资本金手段悉数用上,记者据公告不完全统计,去年至今,海通证券、中信建投等多家券商通过定增方式融资,天风证券、东吴证券、山西证券配股方案均在进行,财通证券、华林证券可转债发行均已获股东大会通过。
据市场数据,截至3月中旬,中信证券、中信建投、中原证券等8家上市券商累计拟定增金额近860亿,天风证券、山西证券、国元证券等5家上市券商配股预计达410亿元。
募资用途方面,多家券商表示将用于补充流动资金,或指向资本中介业务。
“国内券商的资本实力还是太小了,竞争力不够。资本中介业务是金融机构看家业务,扩大规模和挣钱都靠它。哪家风险平衡的好、资本金充足,就能脱颖而出。”王骥跃表示。
政策扶持方面,国内龙头券商已迎来注册制实施的改革红利,与此同时,科创板设立、再融资放开、新三板设立等也为其提供了更多的业务机遇;行业方面,航母级券商建设政策明确,具体措施上,行业已实行分类管理、试行并表监管等。
王骥跃认为,并表监管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并购重组的支持。
“目前的很多政策是在给券商的发展松绑,解除一些限制和约束,例如资本限制、杠杆限制等。”他提到。
证券业全面开放,行业竞争加剧,龙头券商信心满满。中金CEO黄朝晖3月31日在业绩发布会上对记者表示,中国市场参与者能迅速适应西方的管理经验,加之熟悉中国资本市场,能够把中国市场做得更好。
“有机会占领国际市场,能够和美资银行、欧资银行平分秋色。”黄朝晖认为,外资入华后,国内券商整套业务体系要向国际靠拢,投资银行实力、资本市场效率将得到提升。
外资券商尚需适应期
国内券商着力提升资本实力,外资券商也已“摩拳擦掌”。
瑞银证券董事长钱于军在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内资本市场改革方面,利用科创板做注册制试点,总体上非常成功。而创业板试行注册制,其可选行业较为广泛,瑞银证券已经在进行项目储备。
另一方面,据公开报道,高盛已表达出对进一步提升持股比例至100%的意向。
但业内认为,外资在华展业,还需要积累牌照和业务优势。
“外商独资券商和外资控股券商没有本质区别,核心关键点要落到业务开展层面,即外资券商会如何参与到目前已经白热化的券商竞争之中。”中信建投证券非银首席分析师赵然认为。
一方面,外资券商目前在牌照方面的限制仍然存在,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经营范围。记者梳理发现,除瑞银、高盛之外,目前设立的另外3家控股券商多持有约4只牌照。
以摩根大通和野村东方为例,摩根大通证券目前拿到的四块牌照是证券经纪、证券自营、证券投资咨询以及证券承销与保荐。野村东方国际证券可开展的业务范围则包括证券经纪、证券投资咨询、证券自营及证券资产管理。
牌照之外,外资在投行、经纪等业务方面,较国内券商优势并不突出。王骥跃认为,以投行业务为例,外资券商短期内恐难撬动国内券商投行业务优势,这其中至少存在三方面因素。
首先,境内外投行业务差异较大,境内投行业务大多需证监会审核,外资券商会聘请一些中国投行人员来做,但整体上并未形成规模;其次,投行业务需要与企业有相对深度的交流,境外券商赢得境内企业的信任和认可,尚需时间;最后,境内券商深耕本土市场多年,根基不会在短时间内动摇。
“在投行业务同质化的情况下,境外券商也很难说有特别明显的优势。一个市场的进入、发育都需要时间,境内券商都深耕这么久了,很难一下子就冲击掉。”他提到。
刘晓蕾提到,从以往的金融开放经验来看,国内金融市场开放过程中并未出现机构被打压或破产的情况,且国内金融机构具备自身优势。
“国内金融机构比较了解本土情况,应对也比较快,在信息化时代,市场变化非常快,国内的企业和机构对市场更理解,对中国投资人的解读更准确,对市场变化反应快,比国外的金融机构有其一定竞争优势。”她表示。
本文地址:http://www.cj8845.cn/82105.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