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神话智谷传,贡御一瓷督烧难。
不知其颜何以贵?冰清玉洁绿翡翠。
——古风《龙泉窑神话》
提起龙泉,大家第一个会想到的应该就是龙泉产的刀剑了,其实与那些冷兵器相比,龙泉真正值得骄傲的地方是它的瓷器。
在南宋时期,龙泉窑所产的青瓷器一直为皇家御用,现在能留存下来的各个都是国宝。在这里面有一个不起眼的小瓷船,更是作为了这批国宝里面的代表之作,其来历也是一波三折。
意外收获
上世纪50年代的时候,一个名为何招娣的小女孩像往常一样扛着锄头进山采药。
不过她这一趟药没有采到,反而是无意中在土里面刨出来了一个瓷器。
这个东西被刨出来后满身的泥土,何招娣一时间也看不出是个什么玩意,但既然是从土里面刨出来的,那说不定就是一个古董。
于是何招娣便将其带回了家,然后又清洗了几遍遍。这个时候,何招娣才看出来,这是一个小瓷船,好像是一个能装水的摆件。
虽然不懂瓷器,但何招娣生在龙泉,也必定会了解龙泉窑青瓷的大名,再加上这个小船做工不俗,何招娣觉得这应该就是一个宝贝。
本想悄无声息地给它珍藏起来,但何招娣的母亲在串亲戚的时候还是将这件事说了出来,之后一传十,十传百,何招娣捡到宝贝的事情周围人就都知道了。
恰巧龙泉县文物部门的一名工作人员也听到了这个消息,当时全国正在征寻遗失在民间的文物,在知道了何招娣家中有宝贝之后,工作人员觉得这很有可能就是一件文物。
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这名工作人员便准备去登门拜访,经过一路打听,才找到了何招娣的家。
一开始何招娣和他的家人还不愿意将宝贝拿出来,经过不断地劝说以及声明其中的利害关系之后,何招娣才那个瓷船取了取出来。
在看到第一眼的时候,工作人员的眼睛就“闪光”了,这个瓷船并不是单纯的摆件,而是一个砚滴。
这里先来给大家科普一下什么是砚滴,古代人写字的时候,都是要现磨墨,用成块的墨与砚台相摩擦,在这个过程中还要加入适量的水。
在早的时候,书桌上最高级的盛水器具也没有脱离“碗”形,所以在倒水的时候很难掌握合适的量,因此磨出来的墨不是干了就是稀了,有的时候倒不好还会洒一桌子的水。
人们为了解决这一现象,就发明了砚滴。可以直接将其理解成一种小水壶,倒水的时候不会洒的到处都是,而且也可以很容易地控制出水量。
和笔墨纸砚相比,砚滴的实用性自然是差了一些,但取而代之的就是它的工艺性。
砚滴有玉石雕成的也有瓷制的,在制作的过程中,工匠往往会赋予它独特的造型,让其变得更有观赏性。
先留存下来的砚滴普遍以动物形态居多,所以在看到这个船形的砚滴之后,文物部门的工作人员眼前一亮。
又是一番苦口婆心的劝说,何招娣一家才将这个宝贝交了工作人员。到手了之后,工作人员随即找来了专家对其进行鉴定,而后得出的结果更是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欣喜若狂。经过鉴定得知,这船形的砚滴正是龙泉窑的青瓷,年代预计在南宋时期。
而且就做工来看,这个砚滴也非同一般。一艘船上该有的细节在这个砚滴上均体现了出来,船蓬、艄蓬
(船尾处的给艄夫准备的蓬子)
以及船两侧的栏杆一应俱全。
不仅如此,船上还有三个人物。船蓬内有两人,看起来正在把酒言欢,而艄夫也没闲着,在船的一侧作出了攀爬的姿态,欲取下船蓬上的斗笠。
如此鬼斧神工之做,这件器物当即就被定义为了无价之宝,
并得名“龙泉窑青瓷舟形砚滴”。
68元的补偿
当然何招娣也收到了68元的补偿,可不要小看这68元,那时候可是上世纪50年代,68元已经是一个天价数字了。
在得到这一笔钱之后,何招娣一家也是吃了一惊,他们猜到了这件宝物价值连城,但没有想到竟然值这么多钱。
在这件国宝问世之后,龙泉窑当时的青瓷制作水瓶也再次刷新了人们的认知。龙泉窑最早诞生于北宋时期,当时所出产的器物并没有多么出众,与越窑相比差了很多。
但后来封建统治集团南迁,经济重心也跟着南下,龙泉窑在此时便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到了南宋中期的时候龙泉窑已经是闻名于天下了。其主要出产的器物就是青瓷,其中又以梅子青和粉青为佳,那个舟形的砚滴就是一个粉青,胎质细腻且充满光泽,足以充当宋朝瓷器的代表之做。
在当时应该也是御用的器物,而后经历了多次战乱的洗礼,最终被遗弃在了山林之中。
将时间再往后推,明朝的时候,龙泉窑就开始走下坡路了,所做瓷器造型简单通俗,再没有了往日的神韵。
到了清康熙年间,龙泉窑彻底熄火,至此它已经烧了有七八百年的历史,所出产的瓷器数不胜数,但唯独南宋时期的瓷器更为珍贵。
上世纪60年代的时候,文物部决定出版一本有关龙泉青瓷的图鉴。龙泉窑青瓷舟形砚滴自然在其中,同时经过层层筛选,它还成为了这本图鉴的封面,由此可见它的地位不同凡响。
而后每逢浙江省博物馆十周年大庆之日,这件镇馆之宝都会被请出来作为主角。
结语
现如今,龙泉窑青瓷舟形砚滴依旧是浙江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而且根据专家保守地推测,它的价值已经超过了1000万。
但对于我们来说,它本身就是无价的,68元也好1000万也好,都无法与它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相对应。
另外我们也必须要感谢何招娣,这件宝物之前经历了什么不为人知,反正最终是被丢弃在了深山老林当中。
若不是何招娣发现了它,那它极有可能还要在土里躺上个几千年几万年,世人也无法一睹它的芳容。
算一下时间,何招娣应该已经进入了暮年,但龙泉窑青瓷舟形砚滴依旧是璀璨夺目。
本文地址:http://www.cj8845.cn/111806.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