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工厂”:廉价时代已成过去
“世界工厂”:廉价时代已成过去 更新时间:2010-4-4 0:01:33 金融危机袭来,中国出口受到重创,外贸依存度一度高达200%的“世界工厂”东莞,更成为风暴的中心,“企业倒闭潮”、“五星级酒店关门”等传言不断。而自2009年第四季度起外贸出口明显复苏后,东莞又首当其冲遭遇“用工荒”。 作为主管外经贸的东莞市副市长,江凌曾预测2009年是“最艰难的一年”。如今2009年过去了,经历了多重风暴冲击的东莞经济,到底怎么样了?这个“中国制造”最重要的标杆,是否雄风犹在?日前,来京出席广东省外商投资企业产品博览会的江凌接受了《中国经营报》记者专访。2009年:东莞“拐点”? 《中国经营报》:你曾预测2009年将是东莞“最艰难的一年”,如今回望过去这一年,东莞遭遇了哪些困难?又是如何应对的呢? 江凌:东莞全市有15000多家外贸型企业,主要生产消费电子产品和日用消费品,绝大多数产品都是外销的,是全球最重要的电子产品生产基地。金融危机爆发对东莞最大的影响就是企业订单大幅减少,甚至导致一些企业倒闭,应该说2009年我们确实非常艰难,全年外贸额负增长17%,GDP增速只有5.3%,不过还没有到预想中最糟糕的程度,至少全市经济并未伤筋动骨,仍然是正增长。 以前东莞很多企业十分依赖欧美及其他海外市场,对国内情况不熟悉,而这两者是有很大不同的,比如欧美市场一般都有大型分销商,全面负责销售和推广,企业可专注于产品制造,国内的分销商则规模较小,多是区域性的,内地市场太大太复杂,外贸企业一时很难适应。针对这种情况,东莞市政府与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等行业机构联手,进行营销辅导,组织集体采购,同时还举行广东省外商投资企业产品博览会,打通供需双方渠道。2009年第一届“外博会”签约采购金额达到509亿元人民币,而整个2009年,广东全省外贸企业内销总额达到了8400亿元人民币。这样做效果非常好,很多企业得以度过危机,今年广东省第二届“外博会”还将在东莞举行。 《中国经营报》:“出口转内销”是不是你们面对危机的权宜之计?随着经济和外贸形势好转,政府和企业还有足够的动力继续推动这一转型吗? 江凌:“出口转内销”很大程度上确实是临时调整策略的结果,但危机可能会再来,市场多元化可以增强抗风险能力,是此次危机后外贸企业的普遍共识。更重要的一点是,很多外贸企业越来越看好中国内销市场的前景,特别是国家接连推出扩大内需的措施后,他们更愿意下力气拓展内地市场。而那些原来主要做“代工”的企业,强烈地感受到自有品牌的重要性,他们要主动创立和培育自己的品牌,如果先拓展海外市场,成本高不说,还很容易受到其原代工品牌的压制,从国内市场做起相对容易得多。 我要强调一点,东莞的外贸企业“出口转内销”,是一系列的调整转型,不是简单地把海外滞销的产品拿到内地来销售。我们甚至应该感谢这场危机,它让更多的企业迫切意识到转型升级的重要性,以前产业转型升级由政府主导,往往事倍功半,现在是企业主动求变。同时,这场危机不但把一些产品附加值低、竞争力弱的企业淘汰掉了,还把资金和技术更雄厚、更具竞争力的企业集中到东莞来,东莞的工业水平更高,产业结构得以优化了。我想若干年后再回望2009年,会发现这一年是东莞经济的一个重要拐点。 《中国经营报》:东莞是中国制造业的重要标杆,能否展望一下危机过后,2010年东莞的经济走势? 江凌:实际上从2009年第三季度开始,东莞经济就出现回暖迹象了,今年前三个月势头也很不错,复苏速度比预期中要好。粗略估计,目前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产值实现了15%~20%的增长,小型企业则有10%左右的增长。但总体来说,2010年我们面临的经济形势还是比较复杂的,一方面企业订单增加,市场需求好转,另一方面经营环境更加困难了,因为原材料价格和用工成本都在上涨,还有各种各样的贸易摩擦。不过最艰难的时刻已经过去,如果2010年能平稳顺利地度过,我们相信东莞经济至少还有10年左右的快速增长。“用工荒”是个误解 《中国经营报》:今年春节过后,珠三角、长三角相继出现“用工荒”,东莞也不例外, 你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江凌:我觉得“用工荒”这个说法是不准确的,有几个关键概念需要弄清楚。以东莞为例,首先并不是企业招不到工人,没人可用,而是以原来的工资待遇很难招到人,所以今年东莞市政府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以保持对外来劳动力的吸引力。其次,正常的年份,过完春节后的第一个月,农民工陆续返回城市,是招工的旺季,招工旺季还没结束就担心“用工荒”,未免言之过早。第三,每年春节前后都会有10%~15%左右的工人流动,企业会根据需要补充招工,但去年三四季度经济虽然开始复苏,前景却依然不太明朗,今年1月份很多企业仍在观望,等到春节后多数企业订单明显增多,用工需求殷切,两者叠加,工人需求缺口增大,就出现了暂时的招工困难。 据我们了解,春节刚过完那段时间,东莞企业招聘的比例是1∶3,而近日已经达到1∶1.2,基本实现了平衡。目前东莞的制造业工人总共有400万左右,3月初我们做了一个统计,企业招工市场需求约60万人,扣除正常流动的10%,余下的20万人才是真正的用工缺口,这只占到东莞制造业用工总量的5%,还算不上“荒”。 从根本上来说,珠三角地区尤其是东莞出现用工困难,是现有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的经济结构造成的。随着我国区域经济全面发展,其他地区对劳动力吸引力不断增加,东莞必须改变眼下单纯依靠廉价劳动力,或者低水平利用劳动力的现状,我相信,东莞单纯依靠大量廉价劳动力来保持产业活力、维持经济增长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中国经营报》:有人认为沿海地区企业招工难预示着中国的“人口红利”即将耗尽,对东莞及珠三角来说,这会不会是比金融危机造成的外贸滑坡更严峻的一场挑战? 江凌:我不太赞同中国“人口红利”已经耗尽的说法,我认为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劳动力总量大、劳动力价格低廉仍是包括东莞在内的珠三角地区,乃至整个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强大优势。从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经济发展的经验看,由劳动密集型到资本技术密集型的产业转移,大概需要15~20年左右,而改革开放30年,东莞和珠三角地区至今仍能依赖内地丰富的劳动力,维持自身的成本竞争力,相信可见的将来这种优势仍会存在。但是,金融危机也警示我们,在保持劳动力丰富和相对低廉优势之余,要加快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升级转型,在全球市场竞争中找准自己的定位。我个人分析,未来10年左右,东莞的产业结构中,劳动密集型企业将和资本密集、技术密集型企业并存,随后逐步转向以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企业为主。与珠三角各市竞合共赢 《中国经营报》:在珠三角城市群中,东莞受到广州、深圳两大中心城市“夹击”,又必须面对珠江西岸的佛山等强劲对手的竞争,你们如何处理好城市之间的竞合关系? 江凌:根据不久前发布的《珠江三角洲经济规划发展纲要》,珠三角地区所有城市都有各自相对清晰的发展定位,可以推动产业融合和城市分工,避免同质化竞争。比如佛山以电子制造业、建筑陶瓷制造业、LED产业、高新金融产业为主,它还是落实CEPA的全国试点城市,这是它的特色。深圳则定位为区域金融中心和自主创新中心城市。而作为制造业基地的东莞,推动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把低端加工制造业转移出去,发展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引进研发中心和总部经济以调整结构等等,是今后的重点方向。我们相信,珠三角各个城市,都可以成为东莞经济升级发展的支点。比如以珠江东岸的深圳、东莞、惠州这个城市圈子来说,除了交通、基础设施的整体规划设计外,生产要素的搭配上也是互相补充的,东莞的制造业很强,产业链的配套延伸可以放到惠州去,而升级转型所需要的研发和自主创新,则必须得到来自深圳的支撑,深圳活跃的金融资本市场,对我们来说也是求之不得的。 东莞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口东岸,北接广州,南连深圳。1985年9月撤县设市,1988年1月升格为地级市。全市陆地面积2465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65.65万,外来暂住人口480多万,此外,还有港澳台同胞70多万人,海外侨胞20多万人,是著名的侨乡。2009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763.23亿元,同比增长5.3%。链接外贸依存度 指一国或一地区对外贸易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它不仅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也同时反映其经济开放程度。导致外贸依存度偏高的原因主要有:对外贸易结构中加工贸易比重较大,产业结构以制造业为主,第三产业比重较低,对外贸易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对外商投资企业依赖过大以及汇率的变动等。 2007年,东莞GDP3700亿元人民币,进出口总额1100亿美元,按当年汇率换算,大约两倍于GDP总量的水平,即外贸依存度为200%。2009年,东莞GDP3800亿元人民币,进出口总额940亿美元,按7∶1的汇率换算,外贸依存度约为170%。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本文地址:http://www.cj8845.cn/102179.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