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与姚长盛对话谈经济动能(2022.5.19)-姚长盛公司

姚长盛:

现在的问题就像您刚才提到的,一个是我们还有好多历史欠账,另外一方面现在还有好多新的空间可以做。就当下而言,关键是如何能做好兜底,因为就现在这些人而言,心里对未来的收入预期和个人职业发展都有巨大的压力的话,这个兜底感不强,恐怕无解。

贾康:

是的。如果说到面对现实问题,我愿意提一下:现在给每年一千万左右的大专毕业生找就业,这可是个难题了,它后面的问题是什么?你说中国社会不需要这些毕业生吗?不是。就是这些毕业生出来以后,能不能胜任他第一阶段的工作岗位的问题。现在很多结构上的问题没有解决好。多少年前我就知道,中国从城市到乡村的医疗卫生机构,需要很多的人员补充,但是我们的这些医科出来的毕业生,不愿意去中小城市和县乡,所以,中小城市的岗位就甩在一边了,然后只是争大城市的岗位,那怎么行呢?那时候光明日报上说5/6的医科毕业生不能进到医生岗位上,我就问都跑哪儿去了?据说其中有相当大的部分成了医药代表,去卖药了,还有一些迫不得已就转行。最近这几天说什么那种名牌大学的研究生去当什么城管、辅警,听着实在让人痛心。

姚长盛:

核物理的博士现在应聘酒仙桥城管。

贾康:

这是结构问题。当然也有对我们的毕业生引导的问题,越来越多的人就是很务实,我就是不去基层,要说到乡村卫生院,打死我也不去,那怎么办?这些得综合考虑。

姚长盛:

大学生就业肯定是个问题。就业是两方面,一方面的原因是您刚才提到的,毕业就没有专业,或者没有地方容纳你的能力问题,今年更重要的问题可能是老板也不够了。智联刚刚发的统计数据,截止到4月份(4月份招工就算接近于关门了),也就百分之二十几,我的一个搭档从上海非常出名的大学出来,那边的校长告诉他,往年到这个月份50%了,今年20%,校长直接给校友打电话,你们谁能帮帮我们现在这些学妹和学弟,把大家招走。20%就出问题了,好不容易培养出的法律人才,出门就是失业,医药还能找个医药代表,这些人能干什么去?

贾康:

医药代表现在也不行了,实际上医药代表很大程度上收入靠佣金。

姚长盛:

这是个销售的事儿。所以,现在看可能几层需要兜底,一层需要就业兜底,一层需要投资上面找到方向去兜底,得有动能。第三个您刚才提到的企业家,也得有个兜底,因为小微企业受伤是比较重的,更甭提个体工商户了,要开门做生意的基本上都已经关门了。再加上一些大企业也挺不住。我今天早晨在一个群里看,有一个特别了不起的人,为什么呢?他说我每天觉得我很光荣,因为我给三万人发工资,我觉得我特别了不起。我原来没觉得他这么了不起,今天听完我觉得挺了不起的,每天给三万多人发工资,你就是条汉子。

贾康:

真是条汉子。咱们再说个更极端的例子,俞敏洪几乎在灭顶之灾之下,他的那些多少万套的桌椅捐给乡村的小学,他自己的职工,都妥善安置,这可太厉害了,说明他早就有风险意识,他的现金流里早做了这种战略储备,他才能干这事儿。这真是条汉子。

姚长盛:

有多少人到那时候说这钱我自己留着,自己弄跑了,委屈一下大家。他真是能把这事儿做了,这绝对是个汉子。

贾康:

回到面儿上来说,你不能要求人人皆为俞敏洪。

姚长盛:

那不可能。

贾康:

怎么对付这个局面?这个事情真的是个很棘手的事儿。公司的裁员问题,我转了一条米公子,这是挺活跃的一个自媒体,他不断在抖音上在朋友圈里有他的视频体现。

姚长盛:

这段我知道您要说什么,您别说了,我已经看到结果了,理解理解。

贾康:

对这些事儿,不能把提问题的扔在一边就以为解决了问题。

姚长盛:

这话我深以为然,但是咱今天不在这儿说这个。最关键的是怎么把预期能调好。动能还是那句话,“信心比黄金更重要”,一方面给大家黄金,就像这几天清华五道口开的会,无数人都在说,我们一定要不遗余力的赶快把经济拉起来,要不惜一切代价,实在不行给老百姓发钱。现在已经具体讨论到到底发五千块钱还是一万块钱这种地步了。我说他们讨论也可能白讨论,但是另外一方面你恐怕得稳住企业家,老板不够你上哪儿弄那么多员工去?现在大学生很多,需要就业的人也很多,出门一看在你求职的队伍里,站着你过去曾经雇佣你的人,这事儿不是很可怕吗?我们现在怎么能把企业家的这种动能释放出来?

贾康:

我这几年一直在说一个观点,我现在更愿意说这个观点,就是企业家是最稀缺的资源。

姚长盛:

我同意。

贾康:

你要想给企业家挑毛病也非常容易,因为企业家个性十足,他们在市场竞争的环境里不像体制内的人员那样处处讲周到,讲温良恭俭让,可能那些小辫子还一抓一大把,但是中国不缺官员,缺成功的、能够经受市场考验的企业家。你说各个地方有多少后备干部?哪个地方出了空缺,马上可以物色谁再顶上,但你要说哪个企业出现企业家需要接续的问题,你给安排一下,你安排得好吗?这不是你能安排的问题,人家是在竞争中冲杀出来才行的。这样的企业家他怎么样形成长期主义的行为取向?一定要让他们吃定心丸。经济学上这些年越来越认同,预期怎么样,就可能结果怎么样,如果企业家一个个惶惶不可终日,预期都不好,实际大家碰到的结果就可能很不好,就可能很糟糕。现在在前面几年领导人讲弘扬企业家精神、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也是自己人等等,这些说法之后,新的一轮对于企业家的重视,非常鲜明地体现在刘鹤副总理的重要讲话里,我觉得大家要重视这个信号。现在整个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对冲下行压力,经济运行维护在合理区间,实现新的两步走,对于企业家的重视是顺理成章的。那么怎么样认识企业家他可能出现的偏差,怎么样纠偏,怎么样掌握好资本它本身就有扩张的属性而不让它无序扩张,让它发挥积极作用的扩张?这些都是相匹配的,都是要引导企业家更加有信心地形成长期主义行为,要让企业家在预期方面吃下定心丸以后而向好,我觉得这个新的背景、大家一定要充分领会。中央的精神,我是读出来了,我觉得叠加在一起,在印证中央指导精神之下,工作中间会更强调落实让企业家发挥作用,让市场主体发挥潜力,让我们过去所说到的创新发展作为第一动力,真正形成一个越来越有新旧动能转换特征的创新大潮。

姚长盛:

说到企业家这个话题会特别特别长,而且都是浮想联翩。我再说个例子:今天下午开播之前正好还在另外一个节目现场聊企业家,企业家肯定是个稀缺物种,但同时企业家也有他的自觉能力,现在看到企业家的自觉能力对员工的理解,就跟现在其他的人对企业家的理解,保持了一个同步。我说的什么意思呢?有一个企业家过去怎么管企业?他是按照精益管理的方式,我在桌上画个格,这个格里搁本,这个格里搁杯子,你只要出了这个格,我就认为有问题。以前这么管理,做的是高端制造业,以前这套管理非常厉害,企业冲得很快,扩张的步伐也很快,已经变成自主品牌里的领军人物了,往老大那个位置上在走。但是这个企业家现在的自觉,是说我以前这么管别人,要求他们无个性,并且就是按照物料来管理,可不可以?过去可以。但今天不成,今天我们要做的事情,是释放他们的创新能力。过去我是个制造业就这么干,是个低端我就这么干,但是如果我想变成一个科技和一个创新的、市场上能不断找到方向的公司,我就得让大家突破现在这个边界,我就得让各位穿的衣服不一样,我就得让年轻人喜欢这里。一个企业家最后都知道怎么让员工释放他的动能,这还是个民企,那么其他的人对企业家的要求应该也有变化,也应该让企业家这个很稀缺的物种,能够发挥他最有长处的地方,然后对他的短处有所容忍。这方面的问题可能是现在企业家特难受的。

贾康:

从企业来说,它这个创新,面对的不确定性是非常明显的。所以,这个包容性的态度,我觉得大家要反复体会。现在看起来有一些很风光的企业家,但他后面有多少在探索路上出现失败情况的呢?像东山再起的某些典型,也是少数,在整个中国的创新发展过程中间,更多还是失败者。对这些企业界的人士,都应该有一个我们社会给予的包容性的态度。而且要有好的机制,对出现失败、出现挫折的这些人,应该得到一些社会的关怀,当然这是一个更需要社会进步和成熟才能处理好的这样一个大的氛围。

成熟的氛围,也要容忍在这个过程中间可能出现的一些必要的磨合。像有些成功的企业家,曾经被人说得简直似乎完美无缺,突然一下又跌落神坛,很多人又去指责他,骂他。走极端的社会情绪,我觉得不好。我们以后慢慢地要在这方面使社会整个氛围更理性一些。企业界的这种创新,总体来说在数字经济时代失败率可能越来越高,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姚长盛:

因为赛道现在已经越来越窄了,以前赛道宽,你跟别人都是重复的,而现在互相之间都已经开始形成对杀了,这个东西是非常可怕的。而且你也不知道你最后会被谁干掉或者你干掉了谁,你自己也不自知。现在这个阶段去谈给企业家宽容还是容易的,因为大家现在需要企业家,没有企业家的话,经济往前去找新动能,缺了一极,但一旦当你进入好日子的时候,其实你再去看企业家,很多人就无所谓了,甚至觉得这些人身上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有各种各样的毛病。

问您最后一个问题,您对于下面的经济动能的释放,看到的还有什么?我说一下今天下午的八卦——咱们就不聊这个八卦的具体内容了,只聊这个八卦的逻辑,您觉得这个逻辑行不行:传言后面可能会有一批特别国债发出来,指向基建,然后是家电和汽车的消费,然后是抗疫,前两者大概各自占40%,后者占20%,我不知道您怎么看这个消息?

贾康:

如果这个消息能够证实,我也觉得不出意料。我作为研究者前一段时间就专门强调过,有必要我们可以启动仿照1998年的预算调整方案的措施,有必要的话,扩大国债发行规模。

姚长盛:

我给大家补充这个背景,这个背景特别简单、就是传言是××万亿国债,涉及基建,汽车和家电,还有抗疫。

贾康:

支持基建,还有跟老百姓消费潜力释放相关的有效供给,我觉得这个逻辑上跟咱们讨论的认识,是完全吻合的,我也乐见其成。有必要的话,今年通过这样一种特别的、其实也有先例的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的举措,来应对挑战,以求交出比较令人满意的答卷。

姚长盛:

也就是说您其实喜欢这个逻辑,如果说真有这样的一个特别国债的话,您觉得是可接受的。

贾康:

我觉得可接受。而且我是赞成的。

姚长盛:

好的,今天就到这儿。非常感谢,下回咱再找一个时间聊得更开心一点儿,也谢谢各位!再见。

贾康:

谢谢!再见。

(全文完)

贾 康 简 介

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现任全国政协参政议政人才库特聘专家,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创始院长,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导。曾长期担任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北京、上海、福建、安徽、甘肃、广西、西藏等地方政府特聘专家、顾问或咨询委员,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国家行政学院、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南开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安徽大学等多所高校特聘教授。1988年曾入选亨氏基金项目,到美国匹兹堡大学做访问学者一年。1995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7年被评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高层次学术带头人。多次受党和国家领导同志之邀座谈经济工作。担任2010年1月8日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财税体制改革”专题讲解人之一。孙冶方经济学奖、黄达—蒙代尔经济学奖和中国软科学大奖获得者。国家“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发改委PPP专家库专家委员会成员。2013年,主编《新供给:经济学理论的中国创新》,发起成立“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和“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任首任院长、首任秘书长,第二届理事会期间任首席经济学家),2015年-2016年与苏京春合著出版《新供给经济学》、《供给侧改革:新供给简明读本》以及《中国的坎: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获评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和央视的“2016年度中国好书”)》,2016年出版的《供给侧改革十讲》被中组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国家图书馆评为全国精品教材。2017-2020年又撰写出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模型与实践路径》、《供给侧改革主线上的未来财税》、《财政学通论》等多部专著。2021年与刘薇合作《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一书又获评“2021年度中国好书”。根据《中国社会科学评估》公布的2006~2015年我国哲学社会科学6268种学术期刊700余万篇文献的大统计分析,贾康先生的发文量(398篇),总被引频次(4231次)和总下载频次(204115次)均列第一位,综合指数3429,遥居第一,是经济学核心作者中的代表性学者。

隔热隔音门窗

系统门窗品牌

欧大师隔音降噪门窗代理

欧大师别墅门窗订制

本文地址:http://www.cj8845.cn/101547.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 下班提醒关门窗的小诀窍用便签提醒下班注意事项
下一篇: 下肢关节植入物行业调研及未来趋势2023-2029-zimmer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