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类美元贬值应当格外引起重视
另类美元贬值应当格外引起重视 更新时间:2010-9-9 6:08:01 种种迹象表明,数年之内美元会出现较大幅度贬值。大量美元进入市场以后,流通美元骤然增多,缺乏相应的购买对象,没有相应的物质财富保障,当然要触发美元大幅贬值阀门。受到上述一些因素的影响,可以预计,今后美元大幅贬值的局面难以避免,而且这一局面的到来时间不会等待太久。 种种迹象表明,数年之内美元会出现较大幅度贬值。在这个局面到来之前,未雨绸缪,策划应对,应成为商品与投资市场人士一项重要工作。
美元贬值不可避免
近一年来,虽然因为欧元区债务危机影响,避险需求导致美元指数上升,但从中、长期来看,美元大幅贬值将难以避免。
美国社会各层面负债累累。据有关资料,目前美国累积债务已经达到了13万亿美元,逼近其GDP的90%。美国实际上已经在技术上破产,或者是接近破产。还有数据显示,美国联邦赤字未来10年还将增加7到9万亿美元,美国国债将在2019年增加到19到23万亿美元。美国前审计长预计,1998—2008年美国联邦债务,加上未入账的未来负债,其总债务达到63万亿美元。
到目前为止,美国和欧盟的GDP相差不多,但美国国债比欧盟高出万亿美元。况且,欧盟国家老百姓负债不多,而美国老百姓却是负债累累。美国地方政府也欠下了大量债务。包括加州在内的5个州政府财务状况,比最近出问题的欧盟5国还要危险。如此之多的美国债务,奠定了其货币大幅贬值的经济基础。
美元储备财富被“空洞化”。解决债务危机的正常途径,一般是借贷者增收节支,实现财政盈余。这等于提前消耗掉的各类商品,通过同等价值的商品归还得到补充,时间上保证了物质财富平衡。在这种情况下,美元价值符号背后所代表的物质财富依然存在,美元不会贬值。
而现在的情况是,美国各个层面的债务窟窿,已经不能通过正常的收支结余来填平。按照美国目前庞大的财政缺口,需要其财政调整幅度达到美国GDP的14%,这就意味着美国目前的所有税率:包括个人所得税率、企业所得税率、联邦税率以及《联邦保险贡献法案》项下的税率都要翻番,这显然不行。
那么节省开支也难以做到。因为美国“婴儿潮”一代出生的人口陆续进入退休,需要大量支付退休福利的高峰时期,相关财政支出必须增加,不能减少。
这样一来,美国政府偿还债务的唯一出路,只能大量印刷钞票,或者是将其作为还债的最重要手段。受其影响,世界各国的美元储备,不可避免地会被“稀释”,美元价值符号背后所代表的物质财富,势必“空洞化”。其表现形式当然是美元的贬值。
继续滥发钞票使得贬值压力不断增强。一方面,美国政府已经不能通过增收节支等正常方式偿还债务,弥补赤字,导致货币符号被严重“空洞化”。不仅如此,鉴于美国目前销售疲软,失业率居高不下,为了避免经济二次探底,以及获得更多的中期选举支持,美国政府还要实施新的经济刺激方案。其中一项重要措施就是继续滥印钞票。
最近,伯南克表示,美联储“将尽一切可能”确保美国经济持续复苏。如果经济前景显著恶化,美联储将不惜通过“非常规”的货币宽松政策向经济提供进一步支持。为此,美联储前不久宣布将到期的M BS所得资金重新投入债券市场,等于重启了量化宽松政策,或者说,是再次按下了印钞机按钮。源源不到地滥印钞票,将使得今后美元贬值压力有增无减。
累积美元涌入市场。金融危机前后,美国除了高额举债外,还印刷了大量钞票,以此来平衡贸易逆差和财政赤字。据有关资料,美国这两年,总共印了114%钞票,货币增长率如此之高,但同期流通美元的增长率只有9%,在国际上属于一个较低的水平。
必须注意的是,各国外汇储备不可能永远不用,一直增加下去。比如,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经济增长动力主要转向国内需求,进口大量增加,出口相应减少,就需要动用美元储备平衡对外贸易,进而使得前期积累的美元储备逐步进入市场流通。大量美元进入市场以后,流通美元骤然增多,缺乏相应的购买对象,没有相应的物质财富保障,当然要触发美元大幅贬值阀门。
美国政府并不惧怕美元贬值。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美元大幅贬值,将会引发今后通货膨胀危机,对于美国利益也有一定伤害,但却是利大于弊。这不仅因为美元至今还是世界最主要的储备货币,一段时间内还没有其他可以取代美元的货币,还因为滥印美元引发的任何通胀的风险,从来都是由全世界买单。谁拥有的美元最多,谁的买单费用就越高。所以,美国政府并不惧怕美元大幅贬值。相反,为了增加出口,增加就业,以及实现其他方面的战略利益,美国政府还将积极推动美元大幅贬值。
受到上述一些因素的影响,可以预计,今后美元大幅贬值的局面难以避免,而且这一局面的到来时间不会等待太久。
美元贬值的另类形态
一般来说,美元贬值有两种形态。一种是名义形态,即与一篮子主要货币进行比较的美元指数,或者说是名义汇率。另一种是实际形态,即美元的实际购买能力。比如单位美元在国际市场上所能购买黄金、石油、矿石等商品的实际数量。
进入本世纪以来,虽然美元的名义汇率也在贬值,但却远远低于实际购买力的贬值速度。尤其是今年以来,欧元区债务危机发酵,美元指数还有上升。尽管如此,美元的实际购买力并没有相应增加,比如同样数量的美元,目前在国际市场上所能买到的黄金数量、铁矿石数量、煤炭数量、小麦数量、玉米数量等,都比去年同期有了很多减少。比较本世纪初,更是减少了5成以上。
据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测算,今年上半年,中国10种大宗商品进口平均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50%左右,也就意味着,中国所拥有的美元,对于上述大宗商品的实际购买力,只相当于去年同期的一半,其实际贬值幅度远远超出美元指数所表明的幅度。
因此,今后一段时期内,美元贬值将更多地以另类形态表现出来,即以对黄金、石油、有色金属等商品的实际购买数量下降的形态,而非美元指数形态表现出来,或者说后一种形态的贬值力度远大于前一种形态。同样以商品为例,5年以后,单位美元所能够购买的黄金、石油、橡胶、铜、稀土金属等,很可能只有现在数量的三分之二,甚至更少。
美元的另类贬值形态应当格外引起我们高度关注,不可以因为名义账面金额的增加沾沾自喜,而看不到包括美元在内的各国货币竞相贬值,实际购买力一致下降,对我国物质财富所形成的重大威胁。
美元贬值对中国商品市场运行秩序有重大影响
美元大幅贬值的直接结果,首先是导致中国美元外汇储备资产相应缩水。虽然有时候以名义汇率计算的美元金额数量并没有减少,甚至还有增加。其次,更严重后果还在于刺激国际市场黄金和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增强国内商品市场运行调控难度。
今后数年之内,在美元实际购买力大幅贬值的推动之下,结合紧平衡的供求关系,全球各个市场行为主体:消费企业、生产厂家、贸易商、投资机构,乃至国家主权基金等,纷纷作出“利多反应”,推波助澜,势必会将黄金和大宗商品价格推向极致。预计今后数年之内,国际市场黄金价格有可能见到2000美元/盎司,石油价格逼近200美元/桶,铁矿石价格达到200美元/吨等。其他如有色金属、橡胶、谷物、大豆价格也会见到或超过前期历史高点。
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强劲飙升,将产生强大的输入性成本推力,并且引发连锁反应,增大国内下游商品,尤其是食品类商品和资源类商品价格控制难度。比如,随着铁矿石价格上涨,势必增加钢材和耗用钢材终端消费品,住宅、轿车、家用电器等商品成本及其涨价冲动。同样,石油、煤炭、天然气等能源产品价格的上涨,将增加化肥、农药、燃油、电力的生产成本和涨价冲动,进而逐步向谷物、大豆、棉花、饲料、禽蛋奶肉、食糖、蔬菜和服务、交通等几乎所有生活物资价格传导,增强有关部门的调控难度。
尤其是伴随严重自然灾害、病虫害,食品类农产品供应关系将会逆转。如果缺乏相应的应对方案,搞得不好,极有可能搅乱商品市场运行秩序,出现失控局面。对此,更加不可掉以轻心。
中国投资界如何应对美元大幅贬值
鉴于今后美元大幅贬值的长期趋势,为了将其冲击减少到最低限度,维护中国商品市场运行正常秩序,有关方面需要未雨绸缪,及早应对。
1.外汇储备的适度实物化。外汇储备应当是过去劳动所创造财富的一种积累。现阶段中国外汇储备的最大风险是存在形式单一,几乎完全是以“纸张”,甚至是以“电子”形式存在,黄金等实物形态所占比重太低。面对一定会出现的美元大幅贬值,尤其是另类贬值形态,这种形式的外汇储备几乎没有抵御能力。因此,必须进行外汇储备的适度实物化,即将一定比例的货币、债券等“纸张”形式,“电子”形式,转换成为贵金属、有色金属、石油、矿石等实物形式。这样做不仅可以抵御严重通货膨胀风险,还能够在市场上低吸高抛,赚取价差,并借此增强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的中国影响力。
2.逐步减少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这要成为我们调整经济结构和分配结构的重要内容之一。实际上,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不是越多越好,达到一个限度后就会走向反面,成为受制于人的“软肋”。按照现有外汇储备规模和实际需要,数年之内,中国的外汇储备不仅不应增加,还要减少。减少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实质上是在对外贸易中,较大幅度地增加进口和放缓出口。
为此需要在国内收入分配政策上进行相应的预先调整。比如实施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更大力度的建立和完善社会福利和保障制度,增加更多医疗、教育、环保等方面的民生项目投入,加快城市化进程,努力推动国内消费市场更快、更大幅度的扩展,为中国出口产能转移提供广阔空间。
3.建立庞大的商业储备和战略储备。逐步减少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的同时,要建立庞大的大宗商品战略储备和商业,包括国家和企业两个层面。为此,要求利用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相对低位的有利时机,鼓励有关部门和企业“超量进口”。国家予以外汇资金和优惠关税的支持,还要鼓励民间资本的积极参与。这样做虽然需要一定的储备费用,也要承担一定的价格风险,但却可以“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解除中国经济平稳发展的“瓶颈”约束,为今后激烈的资源竞争和大宗商品飙升,早做准备。算大账是划得来的。
4.积极进行境外投资并购。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千方百计获取境外资源商品,如铁矿石、煤炭、石油等产品权益;二是有些国内产能过剩的加工业,也要到境外投资办厂,比如钢铁行业。根据测算,因为超大规模的城市化人口和超大规模的基本建设建设,今后10年内,中国粗钢消费达到9亿吨,甚至逼近10亿吨关口。如此巨大的粗钢需求,没有必要全在国内生产。在这个问题上,要舍得花钱。即使现在买得贵了一些,但数年之后,回过头来看,还是很划算的。无论如何,购买资源产能和资产,比较单纯储存纸币和购买债券,要安全得多。为了减少企业并购阻力,一段时期内,中国钢铁企业走出去的主要方向应当以发展中国家为突破口。
值得注意的是,今后人民币的逐步升值,以及趋向国际化,将会为我们境外企业并购提供很大便利。
本文地址:http://www.cj8845.cn/100190.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